資訊中心

- · 關于網絡恢復正常的通知 12/21
- · 關于網絡故障的通知 12/21
- · 關于2020年國慶節和中秋節 09/25
- · 關于 2020 年端午節假期交 06/23
- · 關于 2020 年勞動節假期交 04/24
- · 關于 2020 年清明節假期交 04/01
幣種 | 匯率 | 漲跌 |
1美元 | 6.7 | ![]() |
1歐元 | 7.0522 | ![]() |
100日元 | 4.9668 | ![]() |
1港元 | 0.85354 | ![]() |
1英鎊 | 8.2187 | ![]() |
- 落實細化穩經濟政策,各地放出這些大招
- 發表時間: 2022-06-10 08:33:18 瀏覽次數: 轉自:第一財經
國務院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發布以來,已有十多個省份相繼出臺相關的實施方案、配套政策,從供需兩端發力,圍繞促進消費擴大投資、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紓困市場主體等關鍵領域,拿出了一批超常規舉措,力促二季度經濟企穩回升。
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地要切實負起保一方民生福祉的責任,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動穩經濟政策再細化再落實,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穩住經濟大盤。
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現,經濟景氣水平已有所改善。從先行指標來看,2022年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6%,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
業內分析,本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進入恢復重振期,穩住經濟基本盤成為各部門經濟工作的主線,狠抓政策落實成為各方關注重點。要以更大力度有效應對三重壓力,盡快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促消費、擴大有效投資
國務院5月底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涉及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久裆攘矫?,共33項具體措施。
近期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對12個省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開展專項督查。國常會指出,從督查情況看,各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多數地方出臺了配套舉措,助推經濟運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場信心增強。同時也發現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不精準、工作簡單化“一刀切”、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
國常會要求,進一步細化實化政策舉措。對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地方尚未出臺配套政策的、部門尚未出臺實施細則的,要盡快推出。對這次督查中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部門要認真研究,政策該完善的完善。
在各地出臺的舉措中,基建投資被地方政府普遍視為穩增長的抓手。多省份在中央明確的水利工程、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領域內,細化本地區的重點項目清單,此外新能源、數字新基建也被多省份納入方案之中。
其中,青海提出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在完成2022年1500公里任務的基礎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遼寧明確推動核電、抽水蓄能、高壓輸電、LNG儲氣、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等24個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盡快實施;廣東提出,支持銀行機構精準對接廣東省1570個重點項目和103個關鍵項目以及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項目。
不少省份還提出超越全年目標。比如,廣東省提出對重點項目將按照“在建項目全年完成投資計劃120%以上、計劃新開工項目年底前全部開工”的目標全力加快建設。海南省將全省全年投資增速目標由8%提高到10%,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量,力爭全年“五網”(指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
促進消費方面,各地普遍重視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山東省商務廳發布《山東省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燃油車、二手車的消費者提供不同檔次的消費券。湖北省人民政府在《關于加快消費恢復提振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將開展“汽車煥新”、“汽車下鄉”等促消費活動,并支持住宿、餐飲、零售、文旅、體育消費。
上海市發布的《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提到,大力促進汽車消費和實施家電以舊換新計劃。
部分有財力的省份在中央部署放寬汽車限購指標等政策基礎上,推出本地區的獎補政策。廣東實施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對報廢或轉出粵牌舊車、同時在省內購買推廣型新車并在省內上牌的,給予每輛3000元~1萬元補貼,6月底前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車的,給予每輛8000元補貼。
此外,端午假期前后,貴州、東莞、鄭州、成都等多個省市開啟了一輪發放消費券的小高潮,數額從千萬元到億元不等,既覆蓋了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領域,也有餐飲等日常消費領域。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國內疫情已經進入掃尾階段,北京、上海等經濟重鎮疫情都已接近尾聲,商超、餐廳等線下消費場所也基本恢復,加上保供穩價政策持續發力,人員和要素流動限制或明顯減少,這對消費恢復形成支撐。但疫情對就業和收入的影響不會很快消失,居民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仍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會推高儲蓄需求,對消費產生滯后間接沖擊,制約消費回升力度。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是“快變量”,消費是“慢變量”,短期之內基建投資力度更大、節奏更快,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投資范圍將擴大到惠民生、補短板領域。長期來看要有針對性降低消費成本以釋放居民消費需求,比如采用消費券或補貼的方式鼓勵大宗消費,加強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解決后顧之憂,提高消費意愿。
穩就業、紓困市場主體
如何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渡過難關是當前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疫情對我國經濟和就業穩定產生的沖擊持續加大,今年前4個月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7%。
其中,我國青年失業率同比出現了大幅上升,4月份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上升到了18.2%,到今年7月,高達千萬的高校畢業生將走出校園,未來兩個季度,我國的就業形勢將持續承壓。
在各地的穩經濟政策中,穩就業是重中之重。河南省出臺了16條政策措施穩就業,包括加大“降、返、緩”政策支持力度,對貸款到期但還本困難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安排,努力開發3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等。
針對高校畢業生這一重點群體,貴州提高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補貼標準,將2023屆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標準提高到每人1500元,并確保2022年~2023年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畢業生規模不減少。
安徽要求針對青年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在以往每年募集青年見習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各5萬個左右的基礎上,2022年在街道社區開發疫情防控員、社區管理員、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3萬個以上。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多出167萬人,本年度待就業人數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76萬人,而疫情之下市場主體尤其是吸納就業貢獻度最大的中小企業受到沖擊,減少了崗位供給能力,供需的平衡受到較大沖擊。要進一步關注延遲就業和慢就業畢業生,允許他們與應屆畢業生享有相應的求職資格和服務待遇。
穩增長、穩就業的關鍵是穩市場主體。天津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許穎悟日前表示,在基層調研中,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反映最集中、最期盼政府出臺的是減稅降費、減房租、穩崗返還、金融支持等政策,這些政策可以快速增加市場主體現金流,幫助市場主體恢復活力。
在天津穩經濟“35條”中,為市場主體解難紓困的政策措施有18條。比如,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在已實施制造業等6個行業留抵退稅政策基礎上,將政策范圍擴展到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7個行業。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三項社會保險緩繳政策。
餐飲、文化旅游等特困行業是幫扶的重點。江西通過建立重點文旅企業項目幫扶機制,篩選全省重點文旅項目,實行機關干部“一對一”掛點幫扶,幫助協調處理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推動項目落地。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告訴第一財經,一攬子措施的逐步落地,將充分地改善當前市場主體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和預期,也會進一步加快受疫情影響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和修復。